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贊為人與自然界的最佳結合物農田防護林網成生態旅遊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贊為人與自然界的最佳結合物的江海區禮樂主灌河生態防護林網已建設成為新的生態旅遊景點。

6公里多長的農田防護林網已成為江門市江海區禮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種農田林網化引起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極大關注。今年1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阿麗絲讓莉絲女士和安德列列勃先生在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長沈澈先生等陪同下考察了禮樂主灌河生態防護林網,看著綿延六七公里長的主灌河生態防護林網,阿麗絲讓莉絲連連讚美。

位於江門市郊的禮樂街道辦事處是一個地處平原水網的地區,1953年,當地發動農民築成禮東、禮西兩個聯圍,全長32公里,併在大堤上種植蒲葵18萬株,水松1.5萬株,1957年開始收穫蒲葵,當年收入7.8萬元,平均每米圍堤收入2.4元。自1976年開始,在原有四周綠化的基礎上,又進行統一規劃,營造農田防護林網。目前,該辦事處已在497公里的圍堤、河堤和道路兩旁全面營造防護林帶,併由此而構成大小林網方格1350多個,組成了一道天然綠色屏障,抗禦颱風、龍捲風和暴潮的侵襲,保障農業生產。

在營造農田林網的過程中,當地農民採取了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的辦法,實行用材林與經濟林結合,注意充分利用大小圍堤、道路、河堤兩旁營造農田防護林網,種植水松、落羽杉、竹子、蒲葵、荔枝、番石榴等經濟樹木,併結合套種植香蕉、木瓜、芋、姜、葛、花生和豆類等短期作物。全鎮550公里內堤上種植果、竹、葵200多萬株,年收入200萬元以上。

如今,這裡已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的一幅嶄新的藍圖,站在江門市區的高樓上,禮樂主灌河由3萬株高大的水杉和蒲葵組成的綠色屏障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