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無證據候鳥播流感

近日候鳥成為「眾矢之的」,有人提出要趕絕,有人則指要殺盡。但本報專訪兩位國內科學家、本地學者及聯合國糧農組織駐中國代表,他們均表示目前沒有確鑿證據證明禽流感病毒是由候鳥帶來,因候鳥遷徙路線與禽流感爆發時間及地區,並非完全琣X。專家認為候鳥傳播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但人類更應做好管理禽畜的防禦措施,而非諉過於鳥。

每年秋末冬初,北方候鳥會大規模向南遷徙過冬,最近內地3次禽流感爆發態勢,正顯現了由北向南的「巧合」,令人擔心繼湖南和安徽後,下一個候鳥「光臨」地區便是南面的珠三角地區,包括香港。

「 諉過候鳥轉移公眾視線」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本地專家指出,多國政府甚至香港政府普遍認為候鳥是禽流感傳播「元凶」,只因是說可轉移公眾對政府控制家禽措施的注視,減少批評政府進口或管理活禽鳥的政策。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鳥類學研究組組長雷富民,曾在《科學》雜誌發表水禽遷徙路線的研究結果。他對本報表示,目前沒有確鑿證據證明禽流感病毒是由遷徙候鳥帶來,發生疫情的地域特點與禽鳥遷徙的關係尚待查證,內地科學家正全力研究有關問題,不能妄下判斷。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駐中國代表莫納表示,科學家還在研究野鳥與家禽的複雜傳播過程,而中國真正需要改進的,是飼養禽畜的環境,因農村每家每戶都在後院飼養雞鴨鵝,為交叉感染提供了環境。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所長高福表示,不能排除候鳥給安徽和湖南帶來禽流感,但最終必須要有證據證明內蒙古和安徽的病毒是「完全一致」,才可下定論。

香港大學生態及生物多樣性學系副教授高力行指出,全球正在飛行的候鳥數以十億計,每年亦有5萬候鳥來港,若候鳥是真正散播禽流感宿主,人類應想辦法如何做防禦措施,而非諉過於鳥。

觀鳥會主席張浩輝認為,不論候鳥是否傳播元凶,牠肯定是禽流感傳播一員,但人類將候鳥殺絕,生態會嚴重失衡,帶來可怕後果;趕走候鳥令牠們無法棲息,疲累加上飢餓使抵抗力減弱,更容易染病,令疫情惡化。

針對本港候鳥傳播禽流感風險,漁護署長陳鎮源表示,政府在米埔一直有監測計劃,前年抽驗4400個候鳥糞便樣本,今年再大幅加至7000多個,全部沒有禽流感病毒。另署方今年檢驗約493隻死鳥或病鳥,全部不帶禽流感病毒。但他重申會緊密留意疫情發展,再決定是否需要關閉米埔觀鳥區。

 

米埔8年無候鳥染 H5N1

每年平均有五萬四千隻候鳥飛來米埔自然保護區過冬。世界自然基金會與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過去八年在米埔保護區從未驗出有H5N1病毒,有微生物學專家表示,候鳥感染禽流感後大多兩天內死亡,通常都難以飛抵香港。世界自然基金會亦表示,人類在保護區內感染的風險極微,萬一驗出雀鳥身上帶有高致命性病毒,會通知港府,倘有需要,會即時關閉保護區。

全球密切關注各地爆發禽流感情況,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香港分會行政總裁Eric Bohm昨日表示,米埔暫時未發現任何雀鳥感染禽流感,人類在自然保護區感染禽流感的機會極微。有份監察米埔的港大微生學系助理教授潘烈文表示,過去八年,港大每年在米埔抽取四千至七千個候鳥糞便樣本,從未驗出H5N1病毒,只驗出H4及 H10低致命性病毒個案。港大最近已增加抽驗樣本次數,由一星期兩次,增至三次。

候鳥染疫兩日內死亡

專家相信帶有H5N1病毒的候鳥,飛來本港的機會不高。潘烈文表示,雞及禽鳥感染後,會在二十四小時至四十八小時內死亡,而且病情會很嚴重,幾乎喪失飛的能力,只能步行;雀鳥感染後多少時間死亡,則要視雀鳥種類,相信會很快,不可能將病毒帶到很遠地方。但他不排除以「接力」形式,接觸其他家禽傳播病毒。

米埔保護區經理楊路年亦指,水鳥包括鷺慈鳥、水鴨及海鷗,都屬高致命病毒源頭,每年有數百萬隻水鳥在東北繁殖,九至十一月飛往南方過冬,部分有機會經過內地爆發禽流感地區,而非落腳點。米埔每年有九千至一萬隻鷺慈鳥及最多二萬隻水鴨、海鷗棲息,不過,每年在米埔過冬的候鳥平均有五萬四千隻,米埔收集五至十隻鳥屍交予漁護署,大部分是老死、餓死,與禽流感無關。

觀鳥受感染機會極微

楊路年表示,觀鳥人士使用單筒望遠鏡觀鳥,無機會用手捉摸到野鳥,感染風險極低。米埔已加強監察野鳥,萬一在米埔發現有雀鳥感染H5N1禽流感死亡,會與政府及專家研究,倘有需要,為了公眾安全,會關閉保護區。

楊路年又說,每日限制進入保護區觀鳥人數上限二百人,已裝設四部消毒洗手機,並在遊客中心內出售口罩,並提醒觀鳥人士不可觸及鳥糞,為確保在米埔工作二十多名員工安全,需要戶外巡視的員工,當發現病鳥及鳥屍,會立即通知漁護署,獸醫化驗死因。

 

米埔觀鳥16學校團取消

「候鳥天堂」米埔近日被視為「禽流感地獄」,原定到米埔觀鳥的學校團中有16個取消參觀,公眾團人數亦大減。昨日港大微生物學者及管理米埔的世界自然基金會力證家禽比候鳥更高危,他們重申過去兩年,米埔逾1.6萬個活鳥及死鳥樣本均無驗出禽流感,大部分病例都是與雞鴨家禽有關。

指家禽風險遠超候鳥

每年平均有5.4萬候鳥在米埔過冬,港大自2003年起每周到米埔抽取雀糞樣本,至今1.6萬個樣本全部不帶H5N1禽流感病毒,部分則驗出有H4H10等低致病禽流感病毒。港大微生物學助理教授潘文烈表示,結果反映本港候鳥帶有H5N1致命禽流的機會不高,而H4H10不會變成高致病的H5N1,對人影響很輕微。

潘又說,感染禽流感的候鳥活動能力會大減,短期內會死亡,未必可長途飛行來到香港,「人類接觸家禽感染H5N1的機會,遠比候鳥來得高」。但他不抹殺候鳥仍存在風險:「市民若用手接觸雀糞,之後捽鼻剔牙,風險與接觸雞糞一樣高,故所有接觸雀鳥或雀糞的人必須洗手及消毒。」

世界自然基金會米埔經理楊路年補充,過去米埔沒有一隻鳥是死於禽流感。他指出,若米埔保護區發現有H5N1禽流鳥,在公眾健康的大前提下,會跟政府及專家商討關閉米埔的可能性。

港大下周起會增加雀糞抽樣次數,由每周2次增加至3次,潘相信米埔現有的防禽流措施已經有效及足夠。

針對本港候鳥傳播禽流感風險,漁護署長陳鎮源已表明,會留意疫情發展決定是否需要關閉米埔觀鳥區。

此外,現時沙田彭福公園內亦有約30隻鸚鵡、愛情鳥、孔雀及彩鳥,馬會指全部雀鳥飼養於鳥籠內,不會跟野鳥接觸,並已注射疫苗,若有任何異常情G會通知漁護署。

 

米埔參觀者獲派消毒用品

禽流感來勢洶洶,陸續來港的五萬多隻候鳥被視為播毒「嫌疑犯」。管理米埔自然保護區的世界自然基金會昨強調,從未在米埔的候鳥身上驗出致命的H5N1病毒,至今亦未有人類因直接接觸野鳥而感染個案。有專家估計,候鳥染病後會於短期內喪失活動能力,難以從爆發地區飛來香港,「家禽對人類先係最大麉簪晼C」

加強檢驗至每周三次

負責禽鳥檢驗工作的港大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潘烈文昨指,○三年至今於米埔檢驗的一萬六千個禽鳥糞便樣本中,只有小量驗出有H4及H10病毒,兩種病毒均對人類沒有傳染性,對禽鳥殺傷力亦不高。研究人員近期已增加檢驗次數,由每周兩次增至三次。

他又指,從○二年在九龍公園發現染病的禽鳥個案中,可見禽鳥染病後短期內已喪失活動能力,雞隻更會於一至兩日內死亡,「佢](染病禽鳥)未必會飛得到去好遠地方。當然我]唔排除灝f毒會係一隻傳一隻咁傳到落薄C」

米埔自然保護區經理楊路年則指,禽鳥中以水鳥的染病風險最高,但一般觀鳥時不會直接接觸野鳥,故人類受感染風險很低;現時每日參觀人數上限仍然維持二百人,職員會向觀鳥團領隊提供酒精消毒液及消毒濕紙巾,並於入口處出售口罩。

 

候鳥播疫即封米埔

季候鳥開始抵港過冬,米埔自然保護區每年冬季平均有五萬四千隻候鳥棲息,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三年至今共化驗一萬六千個米埔雀鳥糞便樣本,從未發現H5N1 禽流感病毒,世界自然基金會相信市民在保護區內感染禽流感機會極微。基金會已加強預防禽流感措施,港大增加抽驗次數至每周三次,而一旦發現H5N1 病毒,基金會將與政府及專家商討應變方法,包括考慮關閉米埔。

參觀者不會觸摸禽鳥

鸕央B野鴨及蒼鷺等候鳥,每年十月底從西伯利亞等地南下飛抵包括香港等中國沿岸地區棲息,米埔自然保護區經理楊路年昨表示,每年在保護區內平均發現約十隻雀鳥屍體,經化驗後,死因主要為老死或餓死,從未證實帶有H5N1 病毒。他指出,人類感染禽流感因接觸受感染家禽,但野鳥怕人,參加觀鳥活動的市民根本難以觸摸到牠們,故因觀鳥而感染H5N1 病毒機會極微。

楊路年表示,保護區已採取措施減低員工及訪客感染病毒的風險,包括向參觀人士派發單張,提醒他們不要接觸雀鳥,保護區的教育主任及講解員隨身帶備消毒聹G供參觀者有需要時使用,區內多個地方置有消毒洗手機。

楊路年強調,若於保護區範圍內發現H5N1 病毒,負責管理保護區的世界自然基金會將與漁農自然護理署、壎籵嬝@中心及學者商討措施,若認為關閉米埔是最適當方法,該會將遵從,並減少保護區內工作人員數目,直至米埔證實安全為止。

負責米埔雀鳥糞便樣本抽驗研究的港大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潘烈文表示,自九七年本港爆發禽流感後,港大一直與基金會合作抽驗雀鳥糞便樣本,○三年至今已化驗一萬六千個樣本,除發現小量低致病性的H4 及H10 病毒外,並未發現H5N1 及高致病性的H5 及H7 病毒。他續指,當家禽感染H5N1 病毒,一般在四十八小時內死亡,死前活動能力亦大減,推斷候鳥帶毒進港機會不大。

另外,漁農自然護理署昨日在市面共檢獲廿二隻死鳥及十隻病鳥化驗,至今未發現異常。

 

大批鸕鶿抵港過冬 魚塘覓食

香港觀鳥會主席張浩輝警告,目前正值候鳥的遷徙期,其中一種喜歡捕食塘魚的候鳥鸕鶿,本月初已陸續飛扺有候鳥天堂美譽的米埔自然保護區過冬,而本港現時剩下的養鴨場鄰近自然保護區,故警告養鴨場應實施措施攔截鸕鶿,以免將禽流感病毒傳播給鴨隻。

去年增至超過8000隻

 張浩輝指出,鸕鶿由嘴巴至尾部約身長30多吋,高約兩呎,飛行時需助跑起步,而本港12月中乃候鳥遷徙高峰期,但本月初開始,已陸續有鸕鶿飛扺米埔。他又說,在本港過冬的鸕鶿央A過去10年間不斷增加,去年便有逾8000隻扺港。

 由於鸕鶿平日喜歡捕食池塘魚,米埔自然保護區旁的五戶鴨農,其養鴨魚塘便變成鸕鶿的「美食天堂」。張浩輝建議,為免鸕鶿將禽流感病毒帶到鴨場,鴨農可在魚塘外圍上一圈的離地鋼線,防範鸕鶿走到魚塘捕食,「鸕鶿需要助跑,你圍住佢,就唔可以喺塘邊食魚。」

 不過,他指出魚塘與雞舍始終不同,雞舍可安置防雀網以防範野鳥,但魚塘難以監管和防範,「魚塘比較高危,好似白鷺同蒼鷺等,一路都冇得防避,唔係用鋼線就可以攔到」。他解釋,白鷺及蒼鷺是潛進魚塘中捕食魚類,並非站立在塘邊食魚,故此鋼線亦不可攔阻。

觀鳥會活動仍會繼續

 他又表示,漁護署規定任何人不可用手接觸雀鳥,以避免感染禽流感,而米埔內亦有張貼告示牌,故鴨農亦不可捕捉接近養鴨場的野鳥。至於可否嚇走野鳥,張浩輝則笑言,這方面漁護署並沒有列明,因此存有灰色地帶。另外,張浩輝承認觀鳥會的觀鳥活動仍會繼續,但在禽流感的陰霾下,不會到雀糞多的地點觀鳥

 

青海省被指存防疫漏洞

內地專家警告,今年五月最先爆發禽流感的青海湖,有可能在明年春天再度出現禽流感疫情。而當地政府只監控死鳥而不監視病鳥的做法,更被指為被動、欠專業,暗示青海存在防疫漏洞。

青海省剛察縣泉吉鄉青海湖鳥島今年五月初爆發禽流感疫情,中國官方上周表示,六千多隻候島感染H5N1禽流感死亡,數目之大,是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

上海《東方早報》昨披露,自疫情爆發後,負責監測青海湖禽流感疫情的「青海湖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及當地農牧局,一直僅監測區內死亡候鳥。

指無力監控病鳥

不過,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所研究員李來興批評,青海當局這種只監控死鳥而無力監控病鳥的做法,被動、欠專業。

他說:「沒有發病不代表沒有病毒,必須嚴密監測。」李來興指出,禽流感病毒是一種鳥類常帶的病毒,遇到合適的條件就有發作的可能。

李來興更表示,不排除本月早前內蒙、安徽和湖南相繼出現的禽流感,源頭都可能來自青海湖帶病的野鳥。

另外,北京多個部門上周末起採取聯合行動,搜查市內十四個鳥市,打擊非法販賣野鳥活動,充公近二百隻野鳥,全部被送往隔離檢疫。而深圳亦關閉位於福田紅樹林保護區的觀鳥台。

 

5大高危鳥 鷺最有機在港播毒

國家獸醫局局長賈幼陵昨日承認,今年禽流感疫情嚴峻,全國飼養家禽達142億,加上候鳥遷徙路阬郅\全國,禽鳥接觸頻繁,國內要完全沒有禽流感是「不可能」;他更預言一些省份可能陸續爆發禽流感,而中國倘對家禽防控做得不好,禽流感傳染人是遲早的事。

  另外,國家林業局已鎖定四大禽流高危雀鳥,包括斑頭雁、棕頭鷗、鸕鶿、魚鷗,重點監控這些雀鳥。

擠疇苀﹛G防控差遲早傳人

  國家衛生部昨日強調,中國沒有發現有人感染禽流感。雖然世界衛生組織仍正了解湖南湘潭有女童食瘟雞後死亡的個案,及了解當局是否按恰當程序檢取樣本進行禽流感化驗,但根據《南方都市報》報道,該12歲女童賀茵於本月17日病死,即日已火化屍體。

  賀茵父親賀鐵光昨日接受電視台訪問指,主診醫生曾指其女是患重性呼吸道感染,有如SARS一般嚴重。不過中國壎苀㊣釩瞈鴗蔚ルD任陳賢義昨表示,賀茵及其胞弟的個案已列為不明原因肺炎,其中賀茵確診是重症肺炎及急性呼吸綜合症,但對禽流感測試,呈陰性反應。賀弟目前仍留院,但已全退燒。

  賈幼陵昨日在國務院召開的記者會上表示,今年禽流感防控有困難,因為全球有8條候鳥遷徙路線,其中3條必經中國,而且涉及範圍廣,覆蓋全中國領土,令禽鳥接觸頻繁。

  他指,全國飼養達142億家禽,佔全球逾兩成家禽,尤其是有些地方飼養條件差,更易引發禽流感,所以政府必須致力改革家禽飼養模式,由開放式改為集中式,減少防疫困難,他更強調:「家禽防控不好,傳染到人是早晚的事。」

青海繁殖 10月遷徙過冬

  對於國內鎖定四大高危雀鳥,觀鳥會水鳥普查統籌員余日東指出,斑頭雁、棕頭鷗、鸕鶿和魚鷗都在青海群居和繁殖,青海今年5月爆發禽流死鳥時,正值有關雀鳥的繁殖期,牠們有可能帶病毒於8月至10月陸續離開青海,遷徙過冬。

  但余日東認為該四種鳥將病毒傳入華東,甚至香港的機會不大,因為牠們主要遷徙到印度過冬,只有少數棕頭鷗和魚鷗會南下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其中來港的,每種更只有1至3隻,而且多留在米埔外的泥灘,甚少機會與人或家禽接觸。

  觀鳥會主席張浩輝則認為,在港最有機會傳播禽流感的是那些已有抗體、感染後仍可周圍飛的雀鳥,他認為鷺鳥機會較高,過去漁護署10隻野鳥身上發現禽流病毒,其中5隻都是鷺鳥。

﹏﹏﹏﹏﹏﹏﹏﹏﹏﹏﹏﹏﹏﹏﹏﹏﹏﹏

勿跟雀鳥密切接觸

 ˙遇到不明來歷雀鳥又或死亡野鳥,不要直接接觸鳥屍;

 ˙不可接觸雀鳥糞便;

 ˙保持一般飼養雀鳥的壎舠`識,親吻及攬抱等親密動作宜盡量減少。

 

候鳥遷移

十月份開始是候鳥遷移的季節,由於有大量的候鳥從北方而來過冬,所以我相信大家也由各傳媒中得知禽流感的情況,這很令人憂慮!但這季節也是開始觀鳥活動的季節,由資料所得香港西北一帶已有首批候鳥到訪。由於觀鳥活動的對象是雀鳥,所以相信不少朋友會誤以為觀鳥活動會與禽流感扯上關係。從字面上就可以知道『觀鳥』是甚麼?其意思就是尊重雀鳥而從遠觀賞,只要大家跟隨專業人士前往觀鳥,導師會教導參加者如何進行活動,所以不用憂慮!另一方面,在活動過程中不要嘗試觸摸雀鳥或其糞便,就可安全地享受觀鳥活動。如果閣下想進一步了解,可瀏覽香港觀鳥會網頁或聯絡他們。

望遠鏡是觀鳥活動的必須品,望遠鏡主要分為兩種雙筒望遠鏡及單筒望遠鏡,兩種望遠鏡的用途與功能大有不同。

雙筒望遠鏡一般作為搜尋雀鳥及觀看林鳥的主要工具,單筒望遠鏡則用作遠處觀看定點雀鳥。雙筒望遠鏡是初學者首選的器材,在購時需留意望遠鏡是否具備防水功能及能否準確聚焦;千萬別以倍數作為標準,因倍數愈大所需技巧愈高,若技術未純熟,很容易出現頭暈眼花的現象。

至於單筒望遠鏡是觀察水鳥所用,因水鳥一般離岸較遠,需以較大的倍數拉近觀察者與雀鳥的距離。除望遠鏡外,觀鳥圖鑑及紀錄表同樣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