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火蟻的分類與危害

 

 

沉寂一時的紅火蟻事件最新又在將軍澳爆發。本學會同仁以前曾撰文論及紅火蟻(http://www.ecotourism.org.hk/other%20files/News_Feb05.doc),本文擬再提供相關資料,期望大家對紅火蟻有更深入的了解。

 

紅火蟻屬於膜翅目(Hymenoptera)、蟻科(Formicidae)、切葉蟻亞科(Myrmicinae)、火蟻屬(Solenopsis),因其體呈紅色,人被螫後會有火灼樣痛感,故名紅火蟻。火蟻屬目前有181種,主要分佈於熱帶美洲,中國已知有5種,香港有2種。除入侵紅火蟻(S. invicta)外,還有熱帶火蟻(S. geminate),俱為外來入侵種。

 

在中國範圍內,最早有紅火蟻報導是台灣的台北、桃園、嘉義等地,在20045月台灣出現紅火蟻後,2005年初相繼在廣東、香港、澳門、湖南、廣西部份地區亦有紅火蟻入侵的報告。由於其食性複雜、習性兇猛、繁殖迅速、競爭力強,對入侵區域的人體健康、公共安全、農林業生產及生態環境均有嚴重危害性,所以被列為世界上最危險的一百種入侵有害生物之一。

 

在香港,紅火蟻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對人的叮咬,紅火蟻腹部末端有毒腺和螫針,人體被螫後皮膚會有如火灼燒的痛感,其後會出現如灼傷般的水泡,8~24小時後叮咬處化膿形成膿疱,如遭受大量紅火蟻叮咬,或人體對毒液中的青蛋白過敏,可出現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在美國就有被紅火蟻叮咬致死的案例。

 

此外,筆者認為我們更應關注紅火蟻對本地生態環境的影響。國外有報導,紅火蟻可攻擊幾十種動物的卵和幼體,包括海龜、蜥蜴、水鳥等,也能攻擊小型哺乳類如一些齧齒動物,甚至引致其死亡。

 

紅火蟻在入侵地區同樣明顯影響無脊椎動物群落。Porter(1990)研究表明,在紅火蟻發生區,一些蟎類和鞘翅目昆蟲的豐富度明顯降低,與未發生區相比,節肢動物的物種豐富度下降了40%,甚至脊椎動物的多樣性和豐富度也會明顯降低。

 

最後,紅火蟻對生態系統中植物群落的影響也很大,它喜歡搬運和攝食植物種子,改變不同種類植物的種子的比例和生長區域的分佈,從而改變生態環境中植物群落的組成 (Vinson 1994)

 

紅火蟻還會對農業和畜牧業,及公共設施造成一定的危害和破壞,其負面影響是多方面,因此加強對紅火蟻的檢疫、監測和防治就顯得十分重要。遺憾的是,香港政府目前在這方面的工作似乎做得不大足夠,期望相關部門能盡量快採取有效措施,以遏制這一外來入侵種的進一步蔓延。

 

 

編寫: 呂建邦  甄永樂                                                                                                                  本文反饋:eco_tutor@ecotourism.org.hk 

 

 

參考文獻

 

1. 紅火蟻監測與防治  曾玲等 2005  廣東科技出版社